《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课题方向:社区教育
课题名称: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以十堰电大(教院)在十堰市筹划、创办、实施社区教育全过程为例
课题类别:湖北省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会2013年远程教育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hbyy201301
课题负责人:陈富坤
课题组成员:陈富坤、陈少国、王琼、张晓敏、熊烨、陈佳
所在单位: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开题日期:2013、9、3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已经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世纪。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引导人们紧跟世界快速发展步伐,应对各种挑战;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教育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1999年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提出;到十七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再到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要求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到如今教育部提出的“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整个过程可以看出,社区教育事关民生,事关终身学习,事关全局。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现有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03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68个,还有近400个省(市、自治区)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成为全国发展社区教育的先行和骨干力量。
一、研究背景
1、必要性
一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一致。党的十七大和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为终身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也不断提高,必然对我市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市应该顺势而为。二是与人力资源强市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相配套。我市必须以社区教育为突破口,增强350万市民的文化素质,增加人才资源的拥有量,为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更与我市提出的“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应和。三是与各民主党派呼声相协调。我市民主促进会提出了开展社区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的书面提案。过去我们考虑城市的竞争能力,主要重视如城市规模、基础设施、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硬件因素;现在则应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教育、文化等要素。启动社区教育不仅能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能有效提高全体民众的综合素质,改善城市软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四是与我校的发展规划相吻合。开展社区教育与我校当前面临的发展困境和寻求的发展出路不拍而和,更与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寻求我校可持续发展出路”高度一致。总之,无论是从我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还是和谐社会来看,也无论是从政府推动还是社会需求来论,社区教育都有广阔而又巨大的发展需求和空间。它是未来社会人文乃至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之一,更是顺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2、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高密教育社区”。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堰市委把十堰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目标,把“外修生态,内修人文”作为十堰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重大方略,对提高市民素质、提升整个城市的软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社区教育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尤其是我市周边的陕西、重庆、河南的许多城市已经启动了社区教育工程,相对而言,十堰市社区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十堰市实现科学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是实现湖北省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是提升我省开放性水平、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的需要,是更好地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的需要。鉴于此,社区教育必须先行一步发展。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首先是通过研究、探索与实践,尽快实现由十堰政府主导、电大(教院)承办、各级社区及居民参与的社区教育。其次确保社区教育在质量发展、精细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上急待进一步提升。最后在边探索、边实践的过程中剖析社区教育内涵要素,梳理社区教育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观念、教育资源、教育队伍、特色文化等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提供的保障机制,为尚未开展社区教育的其他地市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最终为我省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夯实基础。同时,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提高我省公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和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社区建设的有关政策提供帮助。
三、研究内容
1、城市与农村社区教育相结合研究
2、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3、市民劳动力素质的改善研究
4、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结合研究
5、建设社区教育四级平台及内涵打造研究
6、开发、整合与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研究
7、社区教育的经费来源、支出、管理等研究
8、社区教育与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研究
9、十堰市社区教育政策的制定及常态化发展的组织保障研究
10、社区教育的评价体系与监督机制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采取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的方法推进研究进程。
调查研究中采用问卷、座谈和个别访谈,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
文献研究中通过网上搜索,报刊杂志阅读,请教成教专家等渠道获取。并在收集和分析现有与社区教育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把握国内外发展社区教育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及教训,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实地研究中通过无结构式访问、参观等形式对十堰市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
个案分析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搜集资料,针对某一个体或单位作系列研究,了解、解除个体行为及发展历程中的困难,为整体研究和改善现状提供依据。
四、预期成果
最终完成30万字的《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专著,通过2-5年的努力,在十堰市实现“学习意识普遍化、学习行为终身化、学习体系社会化、学习方式科学化”等目标,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二是尽快创建一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十堰市社区大学);2-3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00个标准化社区教育学校(街道、乡镇、大型企业或单位);在十堰市下辖两区五县一市、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建设122个社区教育服务站,其中茅箭区8个、张湾区8、郧县21个、郧西县16个、竹山县17个、竹溪县15个、房县19个、丹江口市16个、十堰经济开发区1个、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1个;200-300个学习型社区学习中心(社区、居委会、村),最终形成“寓学于做于网络,寓做于乐于合作,寓乐于情于生活”的新型社区教育教学模式,为我校实现“终身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和社区教育建设、研究和管理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五、研究基础
1、研究团队
课题组6人均有相关论文发表;有5名研究生,3名副教授;均参与了我校组织的社区教育外出考察、校内实践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课题负责人陈富坤是经济类副教授,历任我校教务处副主任、校办主任、社会培训部主任、开放教育学院院长、社区教育学院院长,研究、探索和实施社区教育更是工作职责;自2009年以来连续五年长期从事社区教育的调研、探索与实践,撰写了大量的研究性论文和调研报告;1999年以来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远程教育及终身教育方面的论文,曾承担省市级课题5个,其中校级课题获得全国电大系统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优秀奖,公开发表论文69篇;课题组人员分工:陈富坤(政策与组织)、陈少国(资源建设)、王琼(网络规划与运行)、张晓敏(课程规划与实施)、熊烨(资源建设)、陈佳(资源建设)。
2、现有成果
(1)陈富坤、论文:《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职业》2011、3期;
(2)陈富坤、论文:《借鉴社区教育经验 探索我校发展路径》《十堰电大、教院学报》2013、1期;
(3)陈富坤、社会调查报告:《关于香格里拉城市花园社区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十堰电大、教院学报》2013、1期;
(4)王琼、论文:《“十堰社区教育网”网站规划》《十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3、前期活动
(1)文明创建新载体——电大“道德讲堂”开讲
3月21日下午,十堰电大(教院)与五堰街办柳林新村社区居委会联合举办的“道德讲堂”在校学术报告厅开讲。“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说自己事、身边人教身边人的形式,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推动形成“当好人、存好心、做好事、有好报”的社会导向。
(2)十堰电大“社区教育”系列讲座热身行动正式启动
2013年5月16日下午,在十堰电大(教院)学术报告厅内,黄朝胜副教授面向全体师生作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九型人格”讲座。此次讲座标志着我校系列学术讲座活动正式启动。
(3)外出考察社区教育
为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感受先进理念,发挥我校在十堰市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探讨社区教育更好地服务十堰经济建设的切入点。今年五月,我校党委书记严永金和校长寇伟分别带队并携校本部及五县一市电大相关人员到重庆市九龙坡、湖南省岳阳和长沙电大进行社区教育考察学习。
(4)道德讲堂进社区
6月14日下午,由十堰电大(教院)、茅箭区五堰街办六堰山社区居委会联合举办的社区教育之道德讲堂在阳光花园广场举行,小区居民和我校教职工一起唱道德讲堂公益主题曲、看诚实守信宣传片、诵道德经典名句。
(5)“九型人格”大讲堂在六堰山居委会开讲
6月27日下午,十堰电大(教院)与茅箭区五堰街办六堰山居委会联合举办的社区教育系列之 “九型人格”大讲堂在六堰山居委会开讲。十堰电大教授精彩的讲解,赢得与会人员阵阵掌声。
(6)7月1日申报“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社区教育实验中心”。
(7)我校开展“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7月18日上午,我校与市红十字会、市文明办在茅箭区五堰街办柳林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博爱家园——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来自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志愿者100余人学习了紧急救护、心肺复苏、溺水、触电、中暑等急救相关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广大社区居民了解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做到紧急情况下及时开展自救、互救,提高广大居民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同时动员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应急救护志愿者行列,从而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以及和谐社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8)8月先后参加了“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美丽社区中国画比赛、茶艺杯-2013全国茶具创意设计大赛和I书法实验室”等活动。
(9)9月申报国家项目:“十堰市社区教育服务站示范项目”
该项目拟在十堰市下辖两区五县一市、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建设122个社区教育服务站,其中茅箭区8个、张湾区8、郧县21个、郧西县16个、竹山县17个、竹溪县15个、房县19个、丹江口市16个、十堰经济开发区1个、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1个。
(10)10月24日下午,第三期道德讲堂、学术报告厅
十堰电大(教院)10月“道德讲堂”于24日下午在学术报告厅准时开讲。学校师生和来自柳林新村社区的干部、居民100多人在这里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市文明办张富山科长出席讲堂活动。
(11)10月25日下午,阳光花园 十堰电大、教院组织书画家进社区活动
10月25日下午,十堰电大(教院)组织十堰市知名的八位书画艺术家到阳光花园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叶继成、刘端文、刘国平、吴疆、何朝波等艺术家们为社区居民们挥毫泼墨,一展他们的风采。活动中,书画家当场为社区居民写字、作画,将一幅幅精品力作奉献给了社区和社区居民,让居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书画墨宝,享受了文化艺术带来的乐趣,让社区居民在墨香诗韵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阳光花园居民、六堰山居委会和来自东方明珠花园的书画爱好者和观摩人员,有的一试身手,有的与书画家们切磋技艺、交流艺术感想。居民纷纷称赞十堰电大(教院)社区教育活动是真正把文化关爱送到了居民的家门口,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
(12)由爱迪科森公司设计开发的“十堰社区教育网”于11月正式上线
六、预期进度
1、2013年9月:成立课题组,建立QQ群,邀请相关专家和人员参与,做好课题组成员分工;全体成员通过查资料、外出参观、深入社区调研等手段收集信息,为具体实施做准备;确定课题总体框架设计、具体方案和子课题方案;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确定各分项专题研究方案。
2、2013年10月:向市委、市政府呈送我市社区教育调研报告,提交将我市社区教育交由十堰电大承办等报告或请示。
4、2013年11月:举办十堰社区教育网开启仪式;组织各子课题组交流实施情况,互相汲取成功经验;启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三级社区教育。
5、2013年12月:开展道德讲堂、九型人格、家庭教育、书画进社区、旧物改造与创意大赛等活动;研究社区教育对象。
6、2014年1月:汇总、研讨三级社区教育全面推展模式。
7、2014年2月:探讨社区教育中政府、教育机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8、2014年3月:探讨社区教育的机制和体制。
9、2014年4月:研究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
10、2014年5月:社区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1、2014年6月: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十堰市四级社区教育挂牌;宣传并推广社区教育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和修正。
12、2014年7月:完成30万字的专著《市州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实践与研究》。 13、2014年8月:撰写结题报告。